v1.1.1|容量8GB|内置简中汉化|赠多项修改器|

干旱的小型星球卡拉克位于星系宜居带的内侧,因此赤道附近的温度接近水的沸点,大型复杂生命体只能在气候温和的极地地区生存。衰老的星球年龄意味着地质大变迁的时代早已结束。
在过去的5亿年里,改变星球地表形态最主要的因素是侵蚀作用。这导致巨大的移动沙漠掩埋了多数卡拉克的古生物群落,并于大约2亿5千万年前吞噬了一大批小型海洋。
曾经一度肥沃的盆地现在被沙子所覆盖,格外危险。一旦具备条件,地表可在顷刻之间移动数百米。有不少古老的传说讲述一些基斯(kiithid)试图穿越此地区时,整个都被埋葬了。甚至擅长在沙漠生存的加奥森(Gaalsien)和马南(Manaan)基斯都要对这个地区给予应有的敬意,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不会涉足。
卡拉克的生态
现代生物学家将卡拉克上的生命分为两个宽泛的种类:本土和异常生物。本土生命包括一些动植物和生物区系。大一些的生命形态有昆虫,鸟类以及有袋类动物,最大的一种是性情温和,齐膝高的杂食性动物“haariri”。如果从庇护所一样的极地地区一路走到广阔的沙漠,就会看到大部分本土生物都躲进了沙子里,或者随着巨型沙尘暴带来的强风扶摇直上。
而在异常生物这一大类当中,只有三种生命形式:我们自己,一些菌株以及讨厌的“riiti”,这种生物无处不在。纵观整个卡拉克,只有这种身材矮小,吃谷物的害虫和我们拥有大量共同的基因,并且骨骼类型也最相近。因此才被冠以“异常生物”这个名字。我们显然和卡拉克生物圈的其他生物界限分明,因为在这个星球的化石当中并没有发现任何古生物作为我们或者“riiti”的祖先,而其他的生物似乎都属于一个整体的进化链条。
卡拉克的环境
虽然在过去的几百年当中,科技进步神速,但阻止我们扩张并掌控世界的最大障碍还是天气。就算是天气正常的时候,真正清晰的通讯也只能在极地和海洋地区进行,因为空气相对清新。而在沙漠地区,由于流沙产生的静电太强,无线电接收常常力不从心。
多数大型风暴形成于南半球。卡拉克地表的四分之一都平整而光滑,低压高热的气体直达电离层边缘,从马吉利安(Majiirian)洋当中吸取寒冷潮湿的空气。由此导致的高速热量交换,几乎每天都会生成巨大的沙漠风暴。
半个世纪以来,超级风暴出现的几率一直在上升。有记载的最大的一次,风暴覆盖了整个南半球,持续了13天。人们认为这次风暴导致了Ifriit Naabal号母舰在1106年的远征考察任务当中失事。

系统需求

Windows
macOS

最低配置:

    • 操作系统: Windows 7/8/10
    • 处理器: Intel Core i3-2100 (3.1 GHz) / AMD A10 5800k (3.8 GHz)
    • 内存: 3 GB RAM
    • 显卡: GeForce GT 440 (1024 MB) / Radeon HD 4890 (1024 MB)
    • 存储空间: 需要 8 GB 可用空间

推荐配置:

    • 操作系统: Windows 7/8/10 (64-bit)
    • 处理器: Intel Core i7-950 (3.0 GHz) / AMD FX-4300 (3.8 GHz)
    • 内存: 8 GB RAM
    • 显卡: GeForce GTX 770 (2048 MB) / Radeon HD 7770 (1024 MB)
    • 存储空间: 需要 12 GB 可用空间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